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久賭必敗

筆者:吳東權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說起賭博,由來已久,大概是人類天生有一種好勝逞能、挑戰頑抗的性格,企圖以己之能超越他人,而他人同樣也不服輸,於是競賽與賭博遂告形成。 賭博的方法不勝枚舉,大型的和私設的賭場中所用的賭具琳瑯滿目,暫且不提,僅以平常一般人們所採用的賭具就有骰子、牌九、麻將、撲克牌、四色牌、象棋子、六合彩、球賽賭、選舉賭……等等,再加上政府推波助瀾的刮刮樂、大樂透、小樂透,幾乎處處可賭、人人在賭、時時都賭,大賭小賭,明賭暗賭,真賭假賭,日賭夜賭,歟哉盛矣! 人家先進國家是有規劃地設置大型賭場,集中管理,讓好賭者集中競技,還可以增加政府稅收,而我們則是放鞭炮驅鳥,結果是鳥兒四散亂飛,到處都有,警察抓不勝抓。 可能是島民的性格持別愛好刺激、打拚,所以嗜好以賭博定輸贏,但是自古以來只有因賭敗家,未聞有因賭興家者,以致賭客大都失血,賭債難償,常見被討債公司逼得走投無路,不是鋌而走險,甚至殺警奪槍準備搶銀行還賭債,就是還不清賭債而自裁了斷的新聞事件,令人扼腕。 據清代蔣毓英的《臺灣府志》中記敘: 「夫賭博,惡業也。不肖之子,挾資登場,呼盧喝雉以為快,以一聚兩、以五聚十,成群結隊,叫囂爭勝,皆由於此。至於勝者思逞,負者思復,兩相負而不知悔,及其家無餘資,始則出於典鬻,繼則不得不出於偷竊。台習:父不禁其子,兄不禁其弟,當令節新年,三尺之童,亦索錢于父母,以為賭博之資,遂至流蕩忘返,而不知所止。」觀此記載,臺灣賭風,其來有自,似無須今人大驚小怪、扼腕嘆息了。 光緒元年,滿清政府還特別下了一道旨意,公告周知:「訪悉臺地賭風最盛,當經出示嚴禁在案。玆恐未能一律痛改,特撰俚歌百句,以代苦口之勸,合行出示曉諭……」云云。在一百句俚歌中,寫得淺顯明白,玆摘錄數段: 「勸人莫賭博,賭博例嚴禁,無論兵與民,犯者即枷杖。開場聚賭者,罪名更加重,初犯杖一百,併要徒三年,再犯杖照式,遠流三千里。」 這幾句開場白說得很嚇人,比現代的罰則嚴厲多了。接著告示中提到對首賭、職官、生監、屋主、保鄰等也有嚴刑罰則,一一列舉。其中還有勸導俚歌,頗為感人,如云:「爾等富貴子,何以要去賭?多因不肖輩,開場來引誘,或備酒肉飯,或設煙花局,令爾入迷途,朝夕戀不捨。」 俚歌中還勸那些轎夫、挑夫等勞苦大眾,不要把賺來的血汗錢,都送進賭場,讓家中妻小挨餓,因為「凡屬開賭者,必非善良人,無賴與惡棍,勾結衙中蠹。」所以常進賭場,必輸無疑。 最後,俚歌結語云: 「既往姑免究,從今當痛改,出示嚴禁外,更撰五言誡,大家當共醒,大家當共戒,及早想回頭,長作好百姓!」 可見距今一百卅年前的官府,就已經發覺到臺灣島上居民好賭的嚴重性,所以苦口婆心,勸導戒賭,無奈島民賭性堅強,任你軟硬兼施,就是難禁。 其實,「小賭」並非萬惡不赦、百無一是的行為,它應該也是人類發洩情緒、享受刺激、活動腦力、排遣無聊、聯繫友誼的娛樂項目,只要不以巨資論勝敗,不去賭場拚輸贏,僅與三五好友老鄉,興來相聚同樂,不管是麻將、紙牌、象棋、骰子,用有限的賭資,作定時的消遣,既不損元氣,也不傷感情,何惡之有?許多醫師還鼓勵老年人不妨搓搓小麻將、打打撲克牌,既可預防癡呆、健忘,又可減輕憂鬱、悒躁等慢性病哩! 猶記得在童年時代,雖然沒有賭具,照樣也可以和玩伴賭博;兩三個同學,每人在口袋裡抓出幾枚銅板,一起舉出來,猜測大家手掌中銅板的總數,然後張開手掌,查驗是誰猜中了,就是嬴家,都沒有猜中,就從頭再來。有時不用銅板,用炒蠶豆也一樣,原來這種賭法古人叫做「賭空」。據《兩般秋雨菴隨筆》載:「今酒令猜枚,輒相謂曰:前後手,不賭空!按此說其來已久,元人姚文奐詩曰:剝將蓮子猜拳子,玉手雙開不賭空,正謂此也!」 澳門葡京大酒店的大廳上掛了一副對聯,文曰: 賭博無必勝,輕睹可怡情; 閒錢來玩耍,保持娛樂性。 這副對聯完全是賭場廣告詞,惟賭客進了賭場,大都成了送進屠宰場的肥羊,不被宰殺,也會被剝一層皮,因為人性使然,贏了還想再贏,輸了更要翻本,最後必然是輸得精光,才悻悻離去。如果懂得急流勇退,贏了一點,立即中止退出;輸到預算上限,忍痛罷手,這才是玩家。 所以這裡另有四句話,提供參考: 久賭必敗,十賭九輸。 勞神傷財,油盡燈枯。(點閱次數:1704)